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名揚四海的幼年兵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王傳世先生,民國三十六年入伍青年軍,四十二年考進政工幹校,服役陸軍至七十二年退伍,著有《理則學》等書。
 
民國五十年,滇緬邊區游擊隊依國雷計畫來臺,集中在臺中成功嶺整訓。年紀較長、家累重者,編為義民大隊,安置南投、屏東務農。年富力強者,編為特四總隊步兵突擊一、二大隊,一為軍官隊,一為幼年兵隊,隨即移駐臺中潭子新田營區整訓。
滇緬邊區幼年兵人數不多,僅有百餘人,但種族不少,計有:傣族、景頗族、哈尼族、佤族、拉祜族、彝族、布郎族、僳僳族、漢族等九族,各有各的語言、文化和風俗習性;其中漢族最少,反而成為滇緬幼年兵的「少數」族群。他們來臺後,從學說國語開始努力打拚,後來有人晉升將軍,也有人在宗教領域揚名。
隊部成立教官組,支援幼年兵教育訓練事宜,我有幸奉派擔任政治教官,教導一般政治課程與軍歌教唱。第一年以教國語識字為主,由女青年隊負責,天天在喊「鋼盔、水壺、出操、上課、吃飯、睡覺⋯」,震耳欲聾、笑聲不斷。幼年兵於第二年就讀新興國小,我奉派擔任輔導長,因部隊移駐桃園龍潭營區,隨即轉學員樹林國小,畢業後分別考取龍潭農校與關西初中就讀。白天上學,晚上由我輔導補習,算術應用題都是那時教出來的,到現在,幼年兵見了我還是稱呼「老師」。
幼年兵於期中參加特種部隊司令部軍歌比賽,由我教唱和指揮,沒想到一鳴驚人,榮獲總冠軍,與有榮焉。曲中以「美麗寶島」二重唱,加上隊形變換,最獲好評。爾後部隊晚會或外賓來訪,幼年兵都應邀演出,「美麗寶島」也幾乎成為幼年兵的「隊歌」。
後來我雖調離幼年兵隊,但仍同屬一個單位。他們初中畢業後,除少部分轉往民間發展,大部分進入士官學校或總統衛士隊,再投考陸、海、空軍軍官學校或政工幹校(今政戰學院),畢業後擔任尉級軍官,約半數晉升校官,還有一位官拜少將旅長,就是現任國雷聯誼會會長普漢雲將軍;民國一百年十月的幼年兵聯誼活動即由他主辦,對吾等當年隊職幹部禮遇有加,連我這「老師」都親自駕車接送。那年又印發「美麗寶島」歌詞,人手一份,在遊覽車行進中,或集會時,或會餐前後,高唱此「隊歌」,歌聲嘹亮,回味無窮。
佛教團體「靈鷲山」開山「心道法師」也是當年幼年兵之一,本名「楊進生」,雲南人,在緬甸出生,四歲失去雙親,九歲加入游擊隊,十三歲來臺進幼年兵隊,後來受到觀世音菩薩濟世故事啟發,決定出家,於佛光山就讀佛學院;學成入山閉關十二年後,開始弘法度生。民國七十三年創設靈鷲山道場;七十八年宣布籌建「世界宗教博物館」,倡導世界和平;八十九年應邀參加聯合國「千禧年世界宗教領導和平高峰會議」,以臺灣宗教代表身分,上臺發表祈禱文。會後,參與「聯合國跨宗教和平小組」工作。
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,全球首座「世界宗教博物館」在新北市永和區開幕,三十八國一百二十位宗教領袖及專業代表出席,梵蒂岡特頒贈「教宗祝福狀」,稱得上是「名揚四海」。但在幼年兵聯誼會上,楊進生仍對老長官彬彬有禮,和老同學談笑風生。
憶及當年這群孤兒貧童,國語講不上幾句,斗大國字識不到一筐,憑藉著忠貞苦幹的精神,在軍旅和各行各業,創造亮麗的成績,令人刮目相看;我也以曾服務過這群孤兒,當過他們的「老師」而引以為榮。
(點閱次數:1735)